這幾個月來,我的心思都在兒子未來的教育基金上。我目前的策略很簡單:專注於 VUAA,只買不沽,目標是 20 年後再作檢視。但面對通貨膨脹和市場波動,我深知,僅靠零槓桿的緩慢積累,或許無法為他建立足夠強大的財富基礎。
我正思考引入「購買、借款、傳承」(Buy, Borrow, Die, 簡稱 BBD)策略來加速組合增長,尤其看重它帶來的靈活性。但要實踐 BBD,首先要跨越的,卻是我們一代人根深蒂固的心理障礙。
就像我認識的一位朋友,他仍然將現金視為主要資產,害怕將資金投入大市。這讓我不斷反思:為什麼 BBD 策略如此優秀,卻如此難以被普通人接受?
I. 最大的心理挑戰:當現金被定義為「負資產」
對於我那位朋友,以及許多傳統的中產階級來說,他們最難以接受 BBD 策略的核心,是它徹底顛覆了我們從小被教導的金錢觀:現金不是資產,而是正在消耗購買力的「懶惰的錢」。
1. 「儲蓄」正在被通膨懲罰
我們被教育要儲蓄、建立應急基金,將錢存入銀行以獲得安全感。但富人深知,貨幣的價值並非由實物支持,而是透過點擊按鈕創造出來的。
- 無形的侵蝕:每當發行更多鈔票時,所有現存貨幣的價值就會下降。因此,儲蓄現金會損失購買力。
- 機會成本極高:如果這筆現金沒有用於投資以產生回報,那麼它就是「懶惰的錢」,機會成本極高。
我的朋友正是活在這種思維定式中。他認為銀行裡的數字是確定的保障,卻沒有計算物價上漲對他未來購買力造成的實質損害。
2. 「大市一定升值」的長期信仰
我的朋友也未能理解,為何像 VUAA 這樣的大市 ETF,在長遠跑道上「一定會升值」。
這其實是 BBD 策略的基石:長期持有優質、分散的資產,就能利用複利的力量,並戰勝市場的短期波動。
- 時間的複利優勢:如果我們將資金投入到例如 VOO這類具有高增長性的資產,其平均年複合增長率(CAGR)可達 10% 或更高。這種回報率遠遠超過借款成本(例如 5.4%),所產生的**巨大「利差」(Spread)**可以不斷複利,讓資產快速膨脹。
- 市場的自我修正:雖然市場會經歷低谷(如 2008 年的次貸危機或科技泡沫),但資料顯示,長期來看,市場總是會回升。對於像我這樣擁有 20 年投資跑道(直到兒子教育基金需要動用時)的父親來說,時間是我們最大的優勢,能夠消化任何短期波動,並從低點反彈中獲得巨大的收益。
II. 爸爸的優勢與 BBD 策略的靈活啟動
我們擁有兩個獨特的優勢:一是 20 年的長跑道,二是香港無資本利得稅(Capital Gains Tax, CGT)的稅務環境,這讓我們可以更純粹地實踐 BBD 的「只買不沽」精髓。
1. BBD 的目標:加速增長與靈活性
我原本「只買不沽」的策略,已經與 BBD 策略中讓資產無限期複利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。透過長期持有,資產得以持續增長,且未來若涉及傳承,也能享受稅務優勢。
但 BBD 賦予我的,是速度與靈活性:
- 速度——利用槓桿放大本金:對於年輕或處於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者來說,「盡早投資的金額」比「時間」更重要。BBD 允許我在市場低點時,快速部署大筆資金(例如 $100,000),而不是像每月定投 (DCA) 那樣緩慢地累積 $12,000,從而錯失以折扣價購入大量股份的機會。
- 靈活性——債務作為現金流工具:BBD 的「借款」部分讓我能夠避開出售資產來獲取現金流,從而讓資產持續複利。借來的錢不需要繳稅。例如,如果急需一筆 $20,000 的資金,以目前約 5% 的低息借款,遠比出售 VOO(VUAA不派息)股份來繳納資本利得稅(即使香港無 CGT,但仍有股息稅)或中斷複利更划算。
2. 爸爸的「中間試行模式」:理智與情感的平衡
正因為我理解「現金不是資產」的道理,但同時必須顧及家庭的心理安全感,我覺得採取一個理智與情感兼顧的過渡策略:
- 應急金縮減至最低限度:我覺得保留僅能應付無法快速透過信貸處理的小額支出所需的現金,例如一到兩個月的開支,作為心理緩衝。
- 釋放「懶惰的錢」投入大市:其餘原屬於應急基金的資金,必須快速投入到 VUAA 或其他高增長 ETF 組合中。
- 將信貸額度視為真正的緊急備用金:我們的應急安全網將由低成本的信貸工具(例如保證金貸款或房屋淨值信貸)取代。這些工具可以在需要時提供資金,且利率遠低於錯失增長的機會成本。
這個中間路線確保我們不必像朋友那樣,因為對市場的恐懼而讓資金貶值,同時也避免了在市場高點時盲目槓桿的風險。
III. 風險與管理:我的 BBD 執行原則
我的兒子還有 20 年才需要這筆基金,我無法承受在關鍵時刻資產被強制平倉(Margin Call)的風險。因此,安全第一,成長第二。
- 選擇安全的「錨定」:我已經投資的 VUAA(通常是追蹤 S&P 500 或全球大市的累積型 ETF)是極佳的「錨定」。它分散了風險,比個股安全得多。
- 嚴格控制槓桿與健康度:我會留意保證金健康程度(Margin Health)。在市場平穩時,我會利用新資金償還債務,降低槓桿。
- 僅在市場下跌時加碼:我只會在市場出現重大折價(例如快速回調或熊市)時,才利用債務快速大筆買入。在市場上漲時,則專注於用現金流償還債務,以鎖定安全空間。
透過 BBD 策略,我們不是在賭博,而是在利用一套金融體系內被設計出來的工具,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們的 20 年時間跑道。這條路可能不符合大眾的傳統觀念,但它將決定我們是否能為下一代留下一個持續複利的資產帝國。
ShopBack 香港版 (推薦連結)
網購消費現金回贈網站
Bowtie 保泰人壽 推薦碼 【NTAOT9M】
零中介平價網上純保險
IB (interactivebrokers) 免費獲得IBKR的股票
IB 提供全球投資,可以在世界各地投資股票、期貨、期權、基金、指數、外匯、債券等金融產品。 槓桿借錢較其他證券商或銀行低息.
牛牛 開戶獎賞 (一世免佣, 額外推薦優惠)
MOX Bank 開戶推薦碼:HE8JFB
Welab Bank 開戶推薦碼:FPENFR
Livi Bank 開戶推薦碼:3pq6yjqj
ZA Bank 開戶推薦碼:S82M78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