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交易心得與「技能解鎖」體驗
最近有些投資操作想記錄下來,其中包含一些新嘗試,真有種「技能解鎖」的感覺。
過去,我習慣將部分閒置資金投入 T-bill(美國短期國庫券),作為類似定存的工具。那時候港幣定存還有約 3% 的利息,但如今高息定存的黃金時期已過,連同過去我常關注的、由部落客保羅師兄每月更新的高息「活期」策略也告一段落。不過,美債依然維持在 4 厘多(約 4%)的水平。因此,如果手上有錢但暫時不想投入股市,我會盡量先將資金停泊在 T-bill。
前幾天我提到「套息機會來了」,因為借入港幣的融資利率(margin rate)仍低於借入美金的利率。當時港幣利率約 2.5%,直覺上買入 T-bill 就能簡單地進行套息操作。
不過,我深入思考後發現,低息借入港幣的情況未必能長期維持。萬一將來息差收窄,而我手上的 T-bill 又尚未到期,那就會比較麻煩。因此,我需要找到一種流動性高、可隨時變現,同時又穩健的短期債券相關 ETF 來執行這個策略。
起初,我考慮使用 SGOV (iShares 0-3 Month Treasury Bond ETF) 這檔 ETF,但它每月派息,有股息預扣稅的問題。雖然 IB 盈透證券應該有退稅機制,但與另一位部落客「貓奴夫婦」交流後,為了避免麻煩,我最終決定這次的目標是 BOXX (YieldShares High Income ETF)。BOXX 的特性是不派息,直接將收益反映在價格上(類似仔仔成長教育基金中的 VUAA),更詳細的內容可以直接參考貓奴師兄的分享。當然,這仍然是實驗性質的操作,我還不敢大膽投入,所以風險是有限的。
這次操作的方向是:借入利息 2.5% 的港幣,去買入年回報率約 4 厘多的 BOXX。如果將來息差收窄,無利可圖,我就會立即賣出 BOXX 並償還港幣。(實際操作時,我先借入美金,因為我當時沒有美金現金,然後再將美金負債兌換成港幣負債。)
另一個「技能解鎖」:短線沽空 SGOV 的教訓
除了套息操作,另一個「技能解鎖」的體驗是 沽空(short selling)。我當然知道沽空可能導致無限虧損。但我選擇的沽空對象是 SGOV,因為 SGOV 的價格走勢呈鋸齒狀:每次升到高位就會因除淨派息而下跌,之後又會再次上升。我原先的想法是,沽空 SGOV 可以在短時間內賺到股息,而無需等待一個月。但最終我發現這完全是自己認知不足,並非什麼「發現新大陸」。
其實在執行前,我有跟朋友討論,也諮詢了 AI 關於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,但最終還是忽略了一個大問題。那就是,借券沽空的人,如果是在除淨日後才平倉,是需要支付原先持有人借出的股息部分的。 簡單來說,就是白忙一場,還要額外損失交易成本(借貨利息、佣金)。雖然一天的借貨利息低到幾乎可以忽略,但這也證明了有些事情是在認知範圍之外的,必須實際操作過才能明白。即使是 AI,也無法預先想到你個人會疏忽的盲點並提醒你。
網購消費現金回贈網站
IB (interactivebrokers) 免費獲得IBKR的股票
牛牛 開戶獎賞 (一世免佣, 額外推薦優惠)
MOX Bank 開戶推薦碼:HE8JFB
Welab Bank 開戶推薦碼:FPENFR
Livi Bank 開戶推薦碼:3pq6yjqj
ZA Bank 開戶推薦碼:S82M78
謝謝分享,BOXX新ETF很神奇,過去三走勢年很平穩。
回覆刪除